热了庆祝网站成功上架!  
热门新闻
道教养生
联系我们
 

地址:古田临水宫祖庙

电话:古田:13706039850

QQ:1162015944

邮箱:1162015944@qq.com

网址:www.djlssnp.com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闾山信仰

闾山道士2

 

 闾山道士芦花茶

医巫闾山大芦花的海云观百年前盛名在外,每年都吸引众多游方道士前来“挂单”。其中一位是北京城号称“道教全真第一丛林”白云观的道士赵诚文。此人胸前飘着花白胡须,面皮细嫩红朴朴有光泽。他武功高深,登山越岭如走平地。由于“僧不问姓,道不问寿”的缘故,没人说准他到底有多大年纪。他寡言少语,每当讲起白云观里唐代老子玉石像以及大书法家赵孟顼书写的《道德经》刻石,却滔滔不绝。赵诚文喜欢独来独往。年年春天他来海云观,五月初五这天他起大早独自摸黑进山。干什么呢?采茶。那棵茶树孤零零长在后山峭壁上。赵道士趁日出之前施展飞檐走壁的轻功攀登悬崖,带露水采摘茶的嫩叶。然后爬上山顶,将茶叶平摊在一块大石头上。晌午,阳光晒得石头发烫,等到茶叶要干没干,一个叶一个叶揉搓成小球,放在透气的小竹筐里。之后挂在一棵背风向阳的松树枝桠上慢慢风干……

一年年过去。赵道士采茶、晒茶、制茶并没引起他人注意。这一年赵道士离去之前见监院张道长,交给他一小包茶,简约地说:“这茶产在大芦花,就叫它芦花茶吧。茶中上品,味道香醇,消食化气,你尝尝。”他有意隐瞒了此茶是道家“辟谷”时的极品饮品。一小包茶叶,张道长没放在心上,信手交给做饭的小道士。小道士顺手掖在饭堂檩子上的缝隙里。

这年八月节,庙上犒劳收秋的庭工,杀头大肥猪,清炖大片肉,敞开吃。有个小伙计贪吃不顾命,都说挨饿难道,岂不知肉吃多了更遭罪。瞧着小伙计捂着肚子咳呀呼叫在炕上折    腾,那小道士想起那小包茶叶,冲上一碗,酽酽的。说来也怪,那茶水喝下后,渐渐不再胀痛,挨到半夜,一泡屎屙出去也就好了。直到这时候人们才认清芦花茶的神效。

第二年端午节,赵道士又按时前来。张道长向他说起这事,想要些芦花茶。赵诚文说:“世事难料。那芦花茶已被山洪冲下的石头砸秃桩了。太上老君的话是至理名言: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芦花茶遭此一劫,需百年后方可萌生……”

数年前,吴乐山老先生将此事讲给我,不胜唏嘘。他说,推算起来百年时光已到,说不定那芦花茶已经萌生了。如今,时逢盛世,我想,那遭过一劫的芦花茶理应重萌再现。可是,识茶人、采茶人在哪里?

闾山道士玉泉柏

马尾松,俗称油松,是医巫闾山的主要树种,漫山遍野随处可见。唯独玉泉寺周围生长着密集的柏树(侧柏)。为什么在油松的海洋中孤零零存在这么一个柏树小岛?其背后有个陈道长爱柏种柏的故事。玉笏峰下有玉泉,泉水甘甜清冽,冬暖夏凉四时不竭。紧挨着是不大不小的平台,正是修庙建观的好地方。从现存石碑可知玉泉寺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总体上看似道家建筑、供奉道教神仙为主。比如,玉皇阁供奉玉皇大帝,药王殿供药王。玉泉池石壁刻有“老爷勒马望鱼池”的浮雕像,关羽身穿战袍手持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威风凛凛煞气腾腾。这里建有关圣亭。关羽是道教、佛教共同信奉的神灵。建庙之初有位陈姓道士,与临近的三清跏同属全真教派。这垃陈道士喜欢松柏长青,见到满山遍野的松树,总感到不足,应该有所突破。于是,他怀着“自然一体”的胸怀从几百里以外的山海关背来两棵柏树,栽在关圣亭旁。这一大一小、两棵柏树在玉泉水滋润下扎根长大,并繁衍后代。前些年一场大风将那棵大柏树拦腰折断而亡。那小柏埘苍翠成荫成为这片柏树的老祖宗,依然守护着子子孙孙。

陈道士严守戒律,过着“饿了吃松柏籽,渴了喝山泉水”的清苫日子,不论去哪里,或远或近,往来皆徒步,从不乘坐车马,携带物品不分轻重一律自己来背。闾山七、八月份多雨,每逢雨季,他背上葫芦.里边装自己采集的柏籽,在庙的四周,凡是能长树的空地都要撒上柏籽,险石峻峰人上不去的地方,他想出一种抛种的妙招儿:用粘士包上柏籽团上泥球,晒干。用力将泥球抛到石隙间。太空太险,借助弹弓将泥球射上去。今天,人们见到许多人难到的地方也长着柏树,多猜树种籽是风刮上去的或鸟叼过去的,有谁想到是陈道士的妙招儿呢?陈道士及其徒子徒孙几代人努力才有这么一片疏密有致的柏树啊!

多年前,韩熙元老人讲了陈道士种柏的故事令我十分感动。韩老先生还为我背诵玉泉寺的一副对联:听静庭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这副对联已经不存在了。试想,明月初上的夜晚,站在玉泉池畔,悠长的钟声透过柏枝传来,那禅境该如何令人感动。后来,读《荣根潭》,读到这句诗,才弄清这副极力联的出处。

闾山道士朝阳松

朝阳林场是医巫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位于医巫阊山中麓,以保护针叶林马尾松(油松)为主。这道沟俗称大朝阳,大约是早晨太阳最先照到的意思。著名道观三清观就座落在这里。分上、中、下三院。三清观附近生长着形状各异的古松,它们的年岁多在几百年以上.有的可以称为干岁。依然郁郁葱葱,丝毫不见老态龙钟。下院草帽山峰顶的“鹏翼松”,大有鸥鹏展翅搏击长空,扶摇直上九万里之势。还有“迎客松”立于路旁,躬身扬臂在迎接游客。上院有树冠平展如盖的“车盖松”,在雀翅猿头上绽绿,值得一提的是中院东墙外有株古松,笔直的松干在蓝天里撑展枝叶,屹立的树冠左右对称,在云光雾影中一展雄姿,宛如北京故宫前的华表。据此称其为华表松。中院的门前,莽莽松林簇拥一对古松,一高大挺拔潇洒舒放,如伟男子;一婷婷玉立妩媚温馨,如妙龄少妇。树干依偎,树枝交错,犹如一对情人相亲相拥、窃窃私语,情意缠绵。俗家人见此给起了一个柔情蜜意的名字:情侣松。

有些古松所以能留存至今,是三清观一位监院道长的煞费苦心密切相关的。说是老老年三清观有位道长嘱咐徒子徒孙要精心看护古松,不得砍伐,但担心在他羽化之后会有人把这些松树砍掉换钱。为防不测,这位道长想出一个只有道长才能想得出的绝招妙计:在要保护的松树干上钉满铧铁片,使斧锯难加其身。即便锯到也不宜加工利用。将栋梁之材变成废物,再无人打它的主意。红尘浊世,人们每每以利益轻重来衡量事物的价值,但,道家自有其价值标准。庄子说:“知无用而始可言用矣。”这些生存至今的古松为道家的“无用之用”的哲理做了极恰当的诠释。那位老道长针对古松的“有用”、“无用”辩证法令今人深受其惠,称得上功德无量啊!可惜,那位道长的姓名没能流传下来。

这个不被人重视的小故事。是我在北镇高中读书时。听教化学课的那象贤老师讲的。当时他还出了一道题考问大家:铧铁在潮湿地方极易腐蚀烂掉,为什么钉在山里的松树上竟几百年而不锈蚀呢?答案很简单:这些铧铁片与生成铁锈的主要条件之一的二氧化碳相隔绝。遥想当年,那位睿智的老道长也许并不懂其中的化学原理。但他却用这种办法保护古松,而保护古松能造就一个良好环境。因此,才能使道观获得生存发展的舞台。

闾山道士跳山涧

清朝光绪年间,大芦花海云观有个“半疯儿”道人,整天邋邋遢遢四处闲逛游荡,道家该做的修炼他一样不做:早晚不上殿拜忏唪经;白天不读道籍丹经、不习武;夜里不参月不拜斗,也不静坐修禅。他走路尤其古怪,右臂平举手中握根秫秸棒,不论走到哪里姿势保持不变。有好奇的人问他举秫秸棒干什么?成天举着不累吗?多数时侯他只看人一眼不答不理,偶而才会蹦出一句所问非所答的话语:“马——天马!”总之,没有半点出家人的模样。若不是监院张道长收留了他,庇护着他,说不定早被别的道士给轰走了。

这天,来了两位香客,自称是商人来求神问卜找财运的,住进了庙里。施主远道而来。张道长热情接待,张道长瞧他们盛气凌人神兮兮的样子,心中泛起了不祥的预感,该不是冲“半疯儿”来的吧?转念又想: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以静制动,静观待变吧。

张道长的担心不是毫无缘由的。第二天清晨。海云观院里传出打斗声。两个香客同“半疯儿”在交手,香客挥拳亮式身手不凡,“半疯儿”手里依然是那根秫秸棒,左抡右挡,直扎斜劈,耍得风雨不透。令对方无法靠前,三个人从中院一直打到上院。原来这两个香客是官差奉命前来捉拿凶犯。皆因“半疯儿”杀死了河间府的府尹大人。按习俗,凡是跳出红尘不在五行中的出家人犯法一般是可以法外开恩既往不咎的。但这次不行。惊动朝廷的大案不捉住元凶无法交待。两个官差怕别的道士帮助“半疯儿”,特意声明:“奉命捉拿钦犯,谁敢庇护同等论罪!”众道士站在一旁,不到关键时刻不会伸手。

上院矮墙外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悬崖。“半疯儿”一窜上了矮墙。用秫秸棒一指官差,高声说:“听着,狗府尹是本人所杀,与他人无干。狗宫做恶多端,罪有应得。太上老君有句话,叫做‘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来吧,一块儿去交差!”脚下是百丈悬崖,别说是大活人就是铁打金刚摔下去也得粉身碎骨。官差吓得两眼发直。“半疯儿”哈哈大笑:“不想抓我?我可要骑马上天了!”说着双腿夹住秫秸棒,来个旱地拔葱,一筋头折下去,身子轻飘飘如同一片树叶。落入山腰云雾中……吓得两个官差脸灰唇自,蔫蔫地离开道观交差去了。

过后,张道长下山收尸,见到的是“半疯儿”身上的道袍整整齐齐叠放在一块光滑的石头上,上面横着那根秫秸棒。

闾山道士降石人

老爷岭圣清宫东坡山沟有座道院,名为太阳宫。只一层神殿规模不大,最多时候住两名道士。清朝末年,曹老道住在这里,后来从南方来一位道士,名叫吕永学。曹老道仙逝后,吕永学留住太阳宫。此人会遣神役鬼,降妖捉怪的法术。他的法眼看得清阴间,坟里埋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善终还是横死,说一个准一个。他还会马前神课,算得出入的吉凶祸福、财运官运以及几石凡斗的福禄命。知道的人都说吕永学有半仙之体。

附近有个大羊倌,心眼不全傻乎乎的,与吕道士往来密切。自从结识吕永学,月黑天,大羊倌偶而会见到一个大汉脚步迟重慢慢腾腾朝石人沟方面走去。大羊倌把这事对吕道士说了。吕道士叫他再见到的时候一定鼹着,看看是什么人;想干啥。这天,又是月黑天,那大汉又出现了。大羊倌紧躁其届,一直跟到石人沟里有石人和石马的坟茔地。见到那大汉噗咚一声躺倒在地上,走近前,原来是石人!吓得大羊值一口气跑回家。第二天去见昌道士。大羊倌心眼实眼睛毒,他亲眼所见谁能不信,石人沟石人成精作怪的事当天传遍了十里八村。从此石人作祟闹得家犬不宁:今天张家柴禾垛起火,明天老李冢的羊被狼扯走,闹得人心惶惶。

太阳宫的香火随着兴旺起来。不少人烧香上供许愿求神仙保佑家宅平安,还有的请吕道士画符,贴在门上驱鬼避邪。吕道士是有求必应来者不拒。众人商议请昌道土出山降妖。于是,在石人沟搭座法台,作法事。头一天,吕道士升疏请各路神仙前来助阵,炼制降妖魔的法器——桃木剑,用朱砂笔在剑上画好符篆。第二天炼制“降魔汤”,用燕子血、狐狸心、马蛇子尿之类的稀罕物熬炼“降魔汤”。一时间想配全也不大容易。第三天正式降妖捉怪。昌道士披头散发,右手执桃木剑,左手端“降魔汤”,带着众人来到作怪的石人旁。吕道士口念咒语,围着石人正转三圈、反转三圈,再将“降魔汤”泼撒在石入的头上、身上。最后,由几个大汉把石人翻个身,脸朝下招到地上,扬言:这回石人永世不得翻身。

过后没多久,大羊倌给吕道士报信:大事不好,石人翻身了。吕道士听后故秦谤讶,连忙上山反桃木剑钉在石人身旁,还巍这一招只能暂时制服。向天一声长叹:“神鬼怕恶人,小道的道行浅,治不住大恶人,等我去武当山请师父夹治他!”

吕永学一走,几十年过去,那石人却不再作祟。


闾山道士捉旱魃

地处辽西的医巫闾山比较干旱,年降水量约在570毫米左右。遇到大旱之年,颗粒不收。1942年、1943年连续干旱,旱得“山不戴帽,缸不穿裙”,多数水井于涸,连入吃水都困难。日子难过,逃荒的、乞讨的,络绎不绝。

 天不降雨,怎么办?只有求雨,祈求老天爷天恩降下甘露。召集和尚、道士、喇嘛举行祈雨法会,道士登坛作法,和尚诵经,喇瓣跳鬼。法会期间士我工商斋戒三目,禁宰牲套,所有的人不吃荤腥。各家各户在大门左侧供上用黄表纸折叠的龙王牌位。设香斗,清晨三叩首,早晚…炉香。牌位七用墨笔写着:“供俸五湖四海九江八河行雨龙王之神位”;两测写的是“油然作云”、“沛然下雨”。最热闹的是浩浩荡荡的求雨队伍:敲锣打鼓,抬着供有龙王塑像的轿子也有抬关羽或城隍的),所有求雨的人一律头戴用柳条扎成的帽圈,赤脚,裤脚卷到膝盖。一路之上有专人用小盆向人群头上扬水,以示天降甘霖。这时祈雨人们高呼:  “求雨咧,弥陀佛,好年头,吃饽饽”祈雨的大队人马游街穿巷,隶山神拜土地,恳求老天爷降雨。每到一处都要舟愿,有的许下莺修鹰字,有的是再塑金身.最常说的是唱野台戏三天谢神灵。

 祈雨镶灾也好,起誓发愿也罢,老天爷就是不开眼。熬刘1943年春,有了新拓。闾山龙潭富有位杜野鹤道士,他说天不降雨是量笼作祟,他捧出一本《神异经》,上写善:“旱魃为虐,如炎如焚。”“南方(正南方丙丁大)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眼长在顶上,行走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说它坐在坟窟窿里不停地冲天吹气,吹光所有云彩,是天不降雨的罪魁祸首:

杜道士量报奋勇提早魃,吸引不少好事的人。据说旱蔻经常躲在坟窟窿里,北镇城西、北镇唐东南是乱葬岗,一个坟包挨一个坟包,挤挤压压。世道士带一拔人从这里开始。头顶毒暴火热的骄阳,在漫山岗搜寻一个又一个工洞。每找到一个洞口,杜道士都要掐诀念咒,证实其中无有旱魃才离去。这天,来到一座坟前,有个大洞。社道士施展法术,将桃木剑钉在洞口。他命入挖洞,几锹下去,突然哧楞一声,窜出个汁么糸西,吓得入跑的跑倒的例,原来是只野兔冲开人群,没命似的向西狂奔而逃……

杨遵士解释说,旱魃能化做野兔逃之天夭,可见道行不浅。他摇头叹息,又说:“凡事皆有定数,天不灭魃,小道又能奈何?”这老道真会自己给自已打圆场,一场闹剧到此结束。

 
推荐文章
最新内容
 
 
Copyright 2012-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www.djlssnp.com
TEL:古田:13706039850   QQ咨询:1162015944    EMAIL:1162015944@qq.com
地址:古田临水宫祖庙